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大型纪录片《通向(5)
时间:2023-10-23 09:24 来源:网站管理员 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次
在我们来之前本地怎么发快递的,他们是拿大头笔在箱子上写个名字,张三、李四、电话号码,通过大巴车发走,大家去大巴车上去取,或者去物流公司去取,我们来了之后我们复制了中国比较先进的一些模式,就是贴快递面单。 【解说词】 一张小小的快递面单背后,实际是一个数字化智能物流体系的重新构建,也是一张中国快递企业本土化的清单。 【同期】中国快递公司尼日利亚海外仓负责人 高成翔 它的模式海外仓加上本土的最后一公里派送,这是最吸引我的。 【解说词】 高成翔现在是这家中国快递企业海外仓的负责人,经过三年的发展,尽管海外仓已历经三次增容,还是容纳不下客户日益增长的仓储需求。 【同期】中国快递公司尼日利亚海外仓负责人 高成翔 目前,我们海外仓从2022年的年中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处于爆仓状态,好多的客户的货物进不来。 【解说词】 尼日利亚人约翰,在中国留学并生活了13年,在此期间,他与高成翔成为挚友。 两年前,回到尼日利亚的约翰受到高成翔的邀请成为这家中国快递企业海外仓的主管。 【同期】中国快递公司尼日利亚海外仓主管 卡吉勃·约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更加了解这份工作,知道如何让公司更好地运转。越了解这份工作就越感到满意。 【解说词】 如今,三年过去,这家公司的海外仓和快递运营团队规模已超千人,依托当地网点、自提点及快递柜组成了自己的末端派送网络。 【同期】尼日利亚拉各斯阿加杜快递网点骑手 乔恩·安德鲁 我会继续在(快递公司)干下去,把这份工作当成我的事业,并从中获益。 【解说词】 来自中国的数字化经验,让尼日利亚有了第一台物流传送带、第一台扫描机,上线了第一个话务系统……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查询自己的快递在哪,什么时候可以收到。网购的时间也从之前的6个月,缩短到了现在的6天。 因为有中国经验的加入,在尼日利亚城市群的快递业态越来越成熟。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偏远农村,也开始迎接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喜悦。 菲利克斯,中国一家电信企业的工程师。这次,他要去200多公里外的村庄,将一项新的网络技术带回他的家乡。 【同期】中国某电信企业通信工程师 奥鲁吉尔·菲利克斯 他们的生活很难,喝的水、生活环境、吃的食物、路况,都糟糕透顶,没有电,他们需要去很远的地方,才能联系到客户,把货卖出去,也要走很远的路,才能找到信号好的地方打个电话,因为通信设施实在太落后了,我想帮助家乡做出改变。 【解说词】 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的农村地区开展了一个名为“乡村之星”的计划,它是将小型的太阳能移动基站带入偏远地区,提供超过2公里范围的网络接入,让更多没有网络的乡村与数字世界同步。 【同期】中国某电信企业通信工程师 奥鲁吉尔·菲利克斯 当我告诉他们,我们是在帮助他们,改善通信质量的时候,所有人都很高兴。 【解说词】 因为有了这个工程,尼日利亚偏远地区700多万人逐步告别“失联”状态,从2018年以来,尼日利亚已经有600多个这样的农网站点在偏远地区投入使用。 【同期】中国某电信企业通信工程师 奥鲁吉尔·菲利克斯 基站建成以后,人们打电话方便多了,上网也不再是问题,我坚信,越来越多的人会来村里做生意,还可以像发达地区的人一样,开网店,网上购物,将来也会有POS机、呼叫中心、网吧,以及各种新鲜事物。 【解说词】 如今,“乡村之星”还在尼日利亚偏远的乡村继续,也许不用太久,这里的人们也能收到快递,也能与远在他乡的亲人视频通话,数字技术正让一切可能变成现实。 数字丝绸之路在填平沟壑,也提升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水平。 远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中国企业用一座覆盖了5G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化工厂激活了当地的产业链,平均15秒就有一台电脑工作站下线。 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类似的基地生产线已超过45条,为近万人提供了工作机会。 在南非,来自中国的科技解决方案为南非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让这个南非版的“移动钱包”应用已成为人们转账、支付、收款时不可或缺的工具,培养起了南非数百家互联网企业。 在欧洲的瑞士、非洲的布隆迪,积极搭建的本土化跨境电商平台,助推着当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