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3)
时间:2023-10-11 11:27 来源:网站管理员 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次
近年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强农惠农政策、水果提质增效工程、“果业”三品提升工程、水果标准园创建等政策服务的影响和推动下,山西省水果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技术体系日益完善。一是广泛推广应用果实套袋、果园生物覆盖、增施有机肥等 10 项集成技术,目前全省累计推广面积达40万hm2。二是逐步构建水果产业技术体系。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基础,全面整合省、市、县各级技术力量和技术资源,逐步搭建起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研究、技术集成、技术示范、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的全方位技术支撑体系。
劣势分析
基础设施薄弱
山西省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旱地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近80%。全省果园多分布于旱地之上,水利、电力设施不足,道路条件差,甚至很大比例果园无灌溉条件,基本依赖自然降水,“靠天吃饭”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单产、品质提高和机械化作业的开展。
产后环节发展不足
山西省水果产后环节发展滞后,主要表现为精深加工欠缺、果品机械分级和商品化处理能力低、贮藏及冷链运输体系发展滞后等方面。一是水果产业链条延伸能力弱,精深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全省仅有“厦普赛尔”黄梨汁、隰县天天饮料公司的“金梨汁”等少数果汁加工企业。二是目前果品机械分级和商品化处理能力低。日本等水果产业发达地区99%以上的水果经过机械化清洗、分级,而山西省只有不到5%的水果经过商品化处理。三是果品贮藏及冷链运输能力弱。目前全省果品机械恒温制冷贮藏能力为180万t,仅占果品总产量的18.95%。全省果品冷链运输能力几乎为零,流通环节水果损耗率达25%。
品牌宣传不够
近年来山西省打造了吉县苹果、运城苹果、隰县玉露香梨、临猗冬枣等区域公用品牌和惠丰果业、华荣果业、万腾果业等企业品牌,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但较“烟台苹果”等国内知名品牌而言,山西省在品牌宣传、推介、管理等方面差距较大,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重创建、轻管理、弱宣传是山西省水果品牌建设工作的弊端所在。
机遇分析
市场需求扩大
我国是水果消费大国,未来国内水果需求将持续扩大,预估到2025年,国内水果消费总量将达2.95亿t。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分析,国内未来10年的农业产业结构将会契合市场需求而不断优化,农产品发展方向由力求增产更加倾向于提质发展。同样,品质优、口感好的优质水果品种将会越来越得到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水果又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故受成本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动的双重因素影响,未来10年内我国水果产品价格将整体呈现上涨趋势。作为全国水果主产区之一,潜力无限的水果市场将给山西水果产业发展带来发展机遇。
政策支撑有力
“山西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推进山西省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省级战略之一,旨在以出口高端市场的标准体系倒逼山西省提高果业标准化、品牌化,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几年以来,有效推动了全省水果出口标准化示范园、出口注册果园及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建设,是山西省果业对外开放和升级转型发展的政策东风,为山西省水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
销售渠道拓宽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尤其是对农产品国际及国内贸易影响严重。但先期“地域封堵”等防疫措施却完全激发出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潜能,释放出线上交易的销售活力。“直播带货”“网上订购+基地直送”“电商平台+基地直供”等销售新业态、新模式将成为农产品供应趋势和常态,既可有效拓宽山西省水果的销售渠道,又为产品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创造便捷。
威胁分析
同质产品市场威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