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墙专用解决CDN移动版

主页 > 影视 >

中共西宁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3)

  ——一个深度融入,即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对接国内大市场,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个走在前列,即优化生态空间,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共同守护地球“第三极”,创建国家公园示范省上走在前列;优化生产空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四种经济形态”,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上走在前列;优化生活空间,在创造高品质生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创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上走在前列。

  ——实现五个新跨越,即深入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实施“一优两高”战略,坚决扛起“省会隆起、全省受益”的重大责任,实现引领发展新跨越;加快形成与生态保护相匹配的制度体系、产业体系和生产生活方式,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城市典范,实现绿色发展新跨越;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现创新发展新跨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现融合发展新跨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建设人民满意的高品质城市,实现共享发展新跨越。

  确定这样的基本要求,接续了奋斗历程,把握了发展趋势,展示了价值担当,彰显了优势潜力,回应了群众期盼,特别是体现了融入国家战略、贯彻全省总体布局和结合西宁实际,必将有力激发全市各族人民热爱西宁、建设西宁、奉献西宁的热情,创造西宁更加美好的未来。

  6.主要目标。锚定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今后五年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好落实,湟水流域生态保护持续加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突破,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城乡人居环境更加干净美丽,公园城市基本建成。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增长稳中有进,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先进制造业实现新突破,数字经济加快发展,重大基础设施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民生福祉取得新进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趋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城市文明实现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伟大长征精神、抗疫精神、新青海精神和西宁精神传承弘扬,河湟文化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体系更趋健全,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大西宁都市圈更具辐射力,兰西城市群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国家向西开放重要枢纽作用更加明显。

  ——城市治理达到新水平。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市能级显著提升,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城市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依法治市迈上新台阶,走出一条符合西宁特色的高首位度城市治理新路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