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宁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2)
时间:2024-01-24 01:12 来源:网站管理员 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次
“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兰西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我市总体上处在巩固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成果,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继而为现代化建设积蓄力量的重要阶段,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持续提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任务依然艰巨,正处于建设生态文明高地的攻坚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要求更加紧迫;二是优化提升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产业效益的任务依然艰巨,正处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加速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更加紧迫;三是优化提升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和城市管理的任务依然艰巨,正处于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机遇期,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的要求更加紧迫;四是叠加释放改革动能、改革势能和改革效能的任务依然艰巨,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化期,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要求更加紧迫。 全市上下要全面理解把握“两个大局”,立足市情阶段性特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遵循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确保西宁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奋勇前进。 3.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二0三五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市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转化实力、城市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成为西北地区发展重要增长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部分领域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建成具有西宁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质量更优。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西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平安西宁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健康现代化,文化软实力和全民健身水平显著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明显提升,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4.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入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落实省委总体布局,以“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为牵引,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不断增强服务全省能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向更高水平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迈进,奋力谱写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新篇章。 5.基本要求。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严格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重大原则,准确把握处理好保护和发展、质量和总量、空间和时间、自身和全局、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全面落实省委提出的保持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注重工作的守正性、创新性,统筹工作的协同性、平衡性,把握工作的规律性、节点性,调动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重要要求,做到“一个深度融入”“三个走在前列”“实现五个新跨越”,开启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新征程。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目标:摩尔曼斯克!
- 下一篇:暑期檔震撼來襲國產片“崛起”這些片兒不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