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墙专用解决CDN移动版

主页 > 影视 >

红色影视剧“破圈”传播:青少年的生动党史课(2)

  “从教育的观点看,青少年时期最适于陶冶。对很多青少年来说,一部走心的影视剧,其影响力可能不亚于读几本书。知名编剧马继红有一年去某部队联系拍摄一部作品,当接待的人得知她是电视剧《红十字方队》的编剧时,一定要留下她吃顿晚饭。她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现场8个人里,有7个人都是因为看了《红十字方队》才走入军校的。一部走心的影视剧给当代青少年带来的正向影响由此可见一斑。”肖晋说。

  发挥优秀红色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热”起来,润物无声地引导青少年沿着红色影视的光影印记,重温党的百年辉煌历程,深刻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

  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举办的“艺术经典中的党史”系列讲座中,2017级本科生丁倩深受触动,她说:此次讲座通过一部部献礼片重温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光辉历程,影视剧的片段令人身临其境,直观地、有温度地感受到开天辟地的激情岁月,是一次“入心入脑”的党史学习活动。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建党献礼片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回溯,更是对当代人的鼓舞与支持,为我们提供不懈奋斗的力量与勇气。

  让党史题材“落地”,从年轻人主动接受党史题材开始,红色影视作品在创作上对历史题材进行年轻化表达和当代性挖掘,寻找历史人物与现代青年的精神通联,让历史人物与当今青年产生思想和精神层面的呼应与互动。

  肖晋注意到,在观看《觉醒年代》的过程中,很多青少年学生边追剧边学党史、边追剧边写手记;还有不少学生看完剧后,马上找来相关的党史书籍去读;更有读者悄悄在豆瓣小组里转身成为党史学习的小教员,开始了历史知识科普,自发自愿为“觉醒爱好者”们补充历史知识。从读书,到历史人物,到历史故事,再到周边人物,成功把“觉醒年代”变成了“学习年代之中国近代史网课”。

  共鸣是最好的传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觉醒年代》等红色影视剧用精良的制作感染并征服了口味挑剔的青少年,赢得了他们的认同和追捧。更让广大青少年学生通过观剧(影)对那段筚路蓝缕、苦难辉煌的党的历史产生共情共鸣,让他们进一步感悟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借此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激发他们学习成长和人生奋斗的内驱力。”肖晋说。

  在新的党史中书写新时代青少年的人生奋斗史

  这个暑假注定是一个有着丰富精神食粮的暑假,作为一个初一学生的妈妈,张莉已经排好了孩子暑假的时间表,娱乐时间安排了《理想照耀中国》《绝密使命》等红色影视作品观看。“一方面,现在许多考题会根据这些经典的红色影视作品来出题;另一方面,也想让孩子通过这些作品对历史发生兴趣,未来能够自己去主动了解和阅读相关书籍、资料等。”张莉说。

  对此,肖晋认为,“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激发内驱力至为关键。找到内驱力、不断激发内驱力,解决心劲不强的问题,是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功课之一。每年暑假,既是学生们放松身心、修学储能的难得时光,更是磨砺心性、陶冶情操的宝贵时间窗口。”

  针对青少年通过红色影视剧学习党史,肖晋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今年的暑期,恰逢建党百年华诞。建议家长们积极引导孩子走出课本知识学习的小课堂和自己围绕日常生活构建和守护的小世界。针对孩子对沉浸、互动、参与等学习方式的偏好,充分运用网上网下丰富的红色资源,通过和孩子共看红色影视剧、共聊观后心得、共访革命旧址、共寻红色记忆、共学红色精神,发挥“影视党课”“行走党课”“实境党课”等的协同育人功效,教育引导孩子不仅活在当下、也要活在历史和未来。

  “要孩子们不仅跟身边的优秀同龄人交朋友、也要跟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交朋友,做红色精神火炬的传人。引导孩子从小修炼一颗温暖的心、宽广的心、奋进的心,不要满足于仅仅为自己而活、还要在服务国家和社会、造福人民中创造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用一辈子的努力,发出更多火和热,活出人生的更多意义。让这一代青少年的青春史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党史,更好地书写新时代青少年的人生奋斗史。”肖晋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