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墙专用解决CDN移动版

主页 > 通讯 >

中国电信发布全光网2.0技术白皮书 推动光网络技

  ICC讯 11月11日,在2021年中国电信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中国电信正式发布《中国电信全光网2.0技术白皮书》,全面阐述了中国电信全光网的概念和愿景,提出全光网目标技术架构和六大特征,以及两阶段演进策略,分析支撑全光网持续发展的重点技术创新方向, 并介绍中国电信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和网络发展的重要举措。

  白皮书认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重要基础,互联网(Internet)是通信网络的核心,光网络一直扮演着互联网“带宽承重墙”的角色,而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带宽基石,全光网将在“新基建”时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全光网是光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光网络技术从全光传输起步,从最早的多模光纤 850nm 波长短距传输,到单模光纤1310nm/1550nm 波长中长距传输,再发展到引入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波分复用(WDM)系统几百到上千公里的无电中继传输,最后是相干光通信技术将无电中继传输距离扩展到几千甚至上万公里,全光传输技术的容量和距离不断提升。

  中国电信于2017 年首次提出“全光网 2.0”概念,指出当传输和接入都实现光纤化,交换层也引入ROADM等全光交换技术后才能构成严格意义上的全光网。同一年,中国电信建成长江中下游区域ROADM骨干网络,标志着“全光网2.0”新时代的开启。2018年美国OFC展会,中国电信在大会报告上首次明确全光网2.0的主要特征,包括依托ROADM 设备、100G/超100G相干传输技术、智能波长交换光网络(WSON)控制平面和一跳直达全光架构实现波长级全光调度、分钟级业务发放、秒级恢复和毫秒级时延。此后,“全光网 2.0”概念逐渐被业界接受,内涵也不断丰富。

  到2021年,中国电信已建成一张覆盖全国除港澳台外所有省级行政区的一二干融合的基于ROADM技术的骨干全光交换网络, 覆盖了近200个城市和多数大型数据中心,包括440 多个ROADM节点和1600多个光放大(OA)节点,标志着全光网2.0在骨干网层面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全光网2.0 目标技术架构

  白皮书指出全光网2.0的架构扁平化、网络全光化和运营智慧化的“三化”发展愿景,而要实现“三化”愿景,需要引入一系列新技术和组网、设备和运营层面的创新,白皮书将其归纳为全光网2.0 目标技术架构六大基本特征:全光传输、全光交换、全光接入、全光承载、全光智治和全光云网。

  · 安全可靠的大容量全光传输(全光传输):高速率、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的全光传输始终是全光网的基础性技术, 持续降低单位比特公里传输成本是全光传输技术发展的重要使命。

  · 绿色低碳的低时延全光交换(全光交换):全光交换是引领全光网发展到 2.0时代的标志性技术。全光网技术在单位比特公里传输能耗和单位比特交换能耗方面相对于无线传输和电域交换技术有着数量级的优势,尤其是全光接入网元数量大,节能效果十分明显。根据中国电信实际网络统计,与链状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相比,ROADM全光交换网可降低大约50%的能耗和机房空间、节约大约30%的成本。

  · 泛在超宽的全场景全光接入(全光接入):全光接入是促进全光网普及的重要抓手,在全光网2.0时代全光接入发展目标是将面向家庭 (2H) 场景的成功扩展到面向企业 (2B)场景并拓展固移融合新应用。

  · 灵活高效的确定性业务承载(全光承载) :基于光纤的恒参信道和巨大频谱优势, 确定性业务承载和大带宽基础设施是全光网的两大基础功能定位。

  · 自动智能的数字化智慧运营(全光智治) :自动化、智能化和提高运营效率是全光网 2.0的内在禀赋,也是中国电信的核心科技创新目标之一。

  · 云网融合的开放性全光网络(全光云网) :云网融合是全光网2.0发展的重要外部驱动力。网随云动,全光网络的架构要跟随云网融合的目标而变化,整个全光网络的架构向“骨干+城域”两层扁平化架构演进。

  从物理网络层级的角度,全光网2.0的目标网络架构如图3所示,全光网 2.0的架构扁平化的总体目标是从目前国干、省干、城域、接入等三到四个层次简化为“骨干+城域”两个层次,并进一步划分骨干全光网、城域全光网、接入全光网和 DCI 全光网四个方面。

骨干全光网“多层+分域”的立体扁平化网络架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