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墙专用解决CDN移动版

主页 > 影视 >

“前三集”博眼球之后 电视剧如何避免后续乏力(2)

  而另一类流行设定也常掉入空壳化的陷阱,就是外星人故事。比起东方玄幻,这更是全球流行的题材,在多国的影视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对外星文明和地外关系的想象性的塑造。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英剧《神秘博士》等,都是红极一时或者常青多年的作品,《来自星星的你》虽然是偶像爱情剧,但是对于外星人“都教授”适应地球的磁场、重力、生理等问题都会有所基本交代,《神秘博士》就更不用说,本就是主打科幻的作品,所以在外星设定上也保持着稳定的逻辑连贯。但看国内的“外星人故事”,如今年的《蓬莱间》、去年的《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等作品,对于外星人的设定和想象都显得潦草和仓促,新奇有余而逻辑不足。

  哪怕是更接近日常生活的现实题材,部分也表现出设定剧的症候。典型如职场剧,无论聚焦的是医生、记者、翻译、律师,最后都往往变成职业徒有其表、专业性被人诟病的都市生活爱情故事。今年的《安家》虽然努力摆脱了爱情故事喧宾夺主的问题,但又出现了人情道德和职业精神的矛盾。房产中介拒绝为包养小三的购房行为服务,拒绝为私德不良的继承者服务;倒过头来,却为另一些客户主动垫钱,积极介入私事。在这些段落里,剧集迎合部分观众制造了道德快感,但职业剧的行业逻辑再一次虚无化,带来的还是虽有设定但难以真实落地。

  “设定”剧有其缘由:

  影像快餐时代的是与非

  “设定”剧在剧作上有种种不足,看上去属于瑕疵品或者半成品,这其中固然有电视剧产业上的原因,但从结果来看,“设定”剧为何能在今天的观众眼中仍占有一席之地?这就要从网络时代的视频竞争说起。

  这是影像类别高度扩张的时代,亦是影像传播高度便捷的时代,电视剧所面对的视听竞争,已经不再只是来自同类的其他电视剧或者网络剧本身。数字化令原本各有渠道互不干扰的传统视听产品都在网络平台短兵相接,例如电影,再加上新兴的视听形态,例如短视频、直播、Vlog……以及各路UP主、播主层出不穷难以命名的灵活视听内容,都在抢夺观众的视线和时间。剧集的播出越来越讲求“黄金七分钟,生死前三集”,开篇是否能留住观众,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生死线。而“设定”剧往往先声夺人,能够开场就很快抛出亮点,留住观众为之驻足。

  而媒介竞争催发的,并不只有时间和注意力的争夺,还有审美和观看的改变。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段子、表情包、恶搞视频等等,驯化出新一代的视听文化审美,也在让观看变得越来越碎片化。许多观众收看作品都不再需要完整看,抖音的剪辑会帮他们筛选出极致的段落,B站的解说会帮他们梳理全剧的来龙去脉。而“设定”剧,则与这种碎片化、话题化的快餐文化颇为不谋而合。

  当然,“设定”剧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其本身在剧作上的完成度欠缺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设定”剧虽然能迎合部分观众,但电视剧真正的魅力和影响力,还是由戏剧完成度高的作品来承载和体现的。从近年的收视和播放表现来看,电视剧的故事完成度和市场反馈还是越来越成正比。总的来说,“设定”剧还会在一定时间内存在,但当影视发展到更成熟阶段时,相信“设定”剧也会更加成熟完善,也就会告别徒有“设定”的模样。

(责任编辑:admin)